中国民主促进会浙江省委员会
进入大字体模式
退出大字体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资料
《反垄断法》别成“茶杯里的风暴”

81,一个重要的时间节点。这一天,一部万众翘首的法律,一部意义宏大的法律,一部被承载了民众无限希冀的法律,正式施行了。
   
它就是《反垄断法》。    
    13
年来,《反垄断法》争议不断,正如当年《物权法》的出台一样。十三年磨一剑,“反垄断”之剑今日终于出鞘,无疑是振奋人心的。它虽然已从纸面走向现实,但我们也不能盲目乐观。    
    
所谓,徒法不足以施行,何况反垄断法现在还只是一些没有配套细则的原则性条款。这就注定它只能形单影只地涉入利益丛林,单枪匹马地冲击垄断壁垒,也让人不由为它的弱不禁风捏了把汗。    
    
不是我们杞忧,一些现象已让我们的忧虑得到了印证——垄断巨头似乎无视这柄悬在它们头上的利剑。据报道,可能沦为“反垄断第一被告”的微软,在《反垄断法》实施之际,只是草拟一份类似“外交辞令”的声明,全然没把晃动在眼前的反垄断重拳当一回事。    
    
或许正是因为熟谙中国现下的法治生态,垄断企业个个安之若素。我们甚至能从它们镇定自若的面容里,窥见其嘴角难掩的轻蔑的笑意。若这份悠然心态的背后,是垄断企业认定《反垄断法》无法制裁自己,最多只能隔着脂肪挠痒,撼动不了垄断现状,才不予理睬的话,那《反垄断法》的执法尴尬,又何尝不是中国法治建设的尴尬。    
    
不过,我们不能因为反垄断执法困难重重就心存畏惧。虽然缺乏配套细则的反垄断法,在当下弥漫的垄断格局下,注定将走得步履蹒跚。但愈是如此,我们愈不能忘了它头顶的“经济宪法”的荣誉,不能继续坐视民众在垄断重压下的举步维艰。更不能自废武功,让现有的来之不易的857条规章完全虚置。因为多年来饱受垄断之苦的民众,寄予了反垄断法太多殷切的期待,厚重的希冀背后闪烁着大家那灼灼的期许的眼神。    
    
公众期待反垄断法,是因为它所针对的问题,与公众的切身利益密切相关。曾几何时诸多垄断行为,让公众深恶痛绝却又无可奈何。今日,反垄断利剑出鞘,以上情况能否改观,能否拨开云雾见青天,公众正密切关注。新法施行,首当其冲的,当然就是剑指国内公认垄断嫌疑最大的5大行业:铁路、电信、石油、汽车和软件。现在的疑问是:哪个行业、哪个企业“有幸”成为反垄断的第一个被告呢?希望,反垄断法尽快给出一个确切的答复。面对财力雄浑很难抗拒的垄断主体,反垄断法的境遇肯定很复杂,但这恰恰又是它获取民意支持的地方。    
    
当然,我们也不能理想地以为反垄断法甫一问世,就能如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般“毕其功于一役”。毕竟,寄望于一部法律一劳永逸地消弭一切垄断,实在过于天真。这一愿景即使在已有百年反垄断历史的美国,都难以兑现,何况在情况更为复杂的中国——中国除了经济性垄断,还有行政性垄断。    
    
虽则暂缺配套细则的反垄断之剑,貌似一柄未铸造完工的残剑,但它至少传递出一个强烈的信号:中国决心真正成为市场经济国家,政府正向有限政府进行华丽转身。如今,即使只有原则性条款的《反垄断法》也必须立即执行。因为实践正是对立法质量的最好检验。先前的各种质疑也不应被视为法律施行的阻力,而要当成以批评之声编制出的最为精准的经纬度,以此为法律执行保驾护航。
    
此前,围绕反垄断法细则的种种争议,暴露出它存在的一些缺憾。对此,相关机构只要不消极怠工,反垄断法的施行就绝不会沦为“茶杯里的风暴”——有多少缺憾就有多少责任,相关职能部门也必须明晰自身责任并转化为具体的行动。我们对此深信不疑,我们也正拭目以待。(李晓亮

 

 

 

来源:新华网

 

编辑: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