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浙江省委员会
进入大字体模式
退出大字体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资料
我看电视三十年

吴一舟

 

宽敞的客厅里,惬意的沙发前,我们的眼睛却紧盯着面前的等离子宽屏彩电,因为屏幕上正在报道汶川大地震那争分夺秒惊心动魄的救灾场面,全国人民的心因此紧紧相连。宏伟的广场上,巨大的彩屏前,欢乐的人群拥挤着,目光紧随变幻莫测的光影色彩,不时传来阵阵的欢呼声。这是为了共享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视觉盛宴,素不相识的人们不约而同地聚集在一起,快乐与自豪荡漾在每个人的心中。

当我们体验这些刻骨铭心的经历时,也许没有想过电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多么大的变化,似乎电视给予我们的一切都是天经地义顺理成章的。然而,回头望望,我们会愕然惊叹,伴随着改革开放的三十年,电视的变化,电视带给我们生活的变化,已经恍如隔世。

今年正好是中国电视诞生五十周年,其实,那是指电视播发而言。五十年前,北京有了中国第一个电视信号,而寻常百姓真正见识电视,则是改革开放以后。在此之前,对大多数百姓而言,电视只是一个模糊的名词,甚至连这个名词也未必听说过。

我第一次见识电视正是三十年前的1978年。那一年我正好初中毕业,利用暑假时间到上海的表姐家去玩。那时候上海流行“向阳院”。所谓“向阳院”,就是由居民区组织若干幢住宅的孩子们建立的暑期活动小组,开展一些有意义的集体活动。“向阳院”最豪华的配置便是一台12吋的黑白电视机,而最有“意义”的活动便是每天傍晚,把那台12吋的黑白电视机搬到楼房之间一块相对宽敞的空地上,上百号人围着电视机一边看节目一边纳凉。

记得很清楚,我到上海的第一个晚上,因为占位置不够及时,只能远远地站着看。那天的节目是沪剧《孟丽君》。可以想象,对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说,这样的节目怎么会有吸引力?可事实上,那天晚上我紧紧盯着那个小小的方盒子把整部《孟丽君》给看完了。其实,我并没有看明白什么,只不过是影影绰绰的光亮吸引了我,甚至连那影影绰绰的光亮也是不稳定的,荧屏上不时会飞来成片的“雪花”,那位负责放电视的大叔的主要任务就是不停地摆弄两根细细长长的天线,把“雪花”驱散。

这就是我的关于电视的第一次,尽管它实在不怎么样,但在我的记忆中却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象,它同样是一次视觉盛宴。自那以后的一个多月里,电视几乎占据了我的大部分兴趣,每天晚上的电视纳凉伴随我度过了一个“豪华”的暑假。

不久,电视这个魔幻般的方盒子开始不断出现在我的生活中。一位大我几岁的邻居大哥,虽然学习成绩只勉强够得上三流,却做出了一个绝对达得到时尚英雄的决定。他要自己组装电视机!此后的两三个月时间里,本来总是在外游逛打架的这位大哥整天把自己关在家里鼓捣着什么。终于有一天,他庄严地宣布他的电视机诞生了,邀请我们整幢楼的孩子们到他家去看电视。虽然这只是一台九吋的黑白电视机,但它的确能闪现出我曾经在上海看到过的那种影像。这位大哥在我心中陡然变成了一位英雄。从此,他家那狭窄的房间里,每天晚上都会挤满大大小小的孩子和老人。偶尔有一天因为某种原因那只9吋的方盒子“罢工”了,大家便怅然若失。

晃眼间进了大学,电视开始不断激扬我们那颗年轻、多梦而容易感动的心。那时,虽然还是黑白的,但方盒子的尺寸已经长大到18吋,感觉那简直就是一个小电影。与当年的“向阳院”类似,每个天晴的傍晚,学生会干部们会把18吋的大盒子架在小操场上,让同学们尽情享受电视带来的快乐。我比较幸运,从宿舍的窗户望出去,正好可以远远地看到电视屏幕。于是,我和同寝室的同学一起透过这扇窗户,认识了《排球女将》中青春逼人的小鹿纯子和她那梦幻般的“晴空霹雳”、“流星赶月”,也见证了中国女排一步一步成就“女排精神”,共同喊出“振兴中华”的心声。

和着改革开放的步伐,电视产业开始步入快速发展期。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中期,先富起来的一部分老百姓开始梦想把电视机搬进自己家来,电视机也开始由黑白变成了彩色。然而,巨大的市场需求与相对滞后的生产技术产生了不小的矛盾。

那时,我国还不能自主生产彩电的关键部件,特别是彩色显像管完全依赖进口。一台18吋的彩电要卖到两千多元,这个价格现在听起来也算不得太离谱,但那时候大学毕业生的月工资还不到一百元,一台彩电的价格相当于两年的工资收入,由此可以推断,它与现在买一辆轿车的水平相当。正因为如此,彩电也成为当时年轻人结婚的“新三大件”之首。

虽然价格高得令人咋舌,却并不能遏制人们对电视机的渴求,于是,彩电取代了手表、自行车和缝纫机这老“三大件”,成为当时社会的紧俏商品,人们纷纷使出浑身解数去弄一张购买电视机的票子。

不过,改革开放大大解放了生产力,把物质匮乏的年代远远抛在了后面,彩电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过了没多久,彩电供不应求的状况便得到了改善。我的第一台彩电便是在那时候买的,那是一九八七年,离改革开放还不到十年的时间。为了准备结婚,我东拼西凑花了两千多元买了一台中德合资生产的20吋彩电,牌子叫SABA,这牌子现在似乎已经销声匿迹了。这台电视机所花的代价是我当时为结婚而准备的全套家具的两倍,可以说它是我有生以来第一件属于自己的豪华奢侈品。

此后,电视产业的发展变得越来越快。电视机的尺寸越来越大,产量越来越高,品牌越来越多,以至于到了政府不得不采取宏观调控手段来压缩彩电生产能力的程度。与此同时,电视频道也越来越多,节目也越来越丰富多彩,电视广告也越来越眼花缭乱。

时至今日,电视产业依然以一日千里的速度在不断发展着。电视机有荧光的,还有液晶的、等离子的;屏幕有标准的,还有宽屏的;尺寸大到可以几百平米,小到可以握在掌上观看。电视频道多达上百,以至于让你觉得不知看哪个频道好,甚至还出现的可以自主选择节目,可以帮助你解决衣食住行的数字点播系统。

当然,电视也发展出了又长又臭的肥皂剧,令人生厌的电视广告和电视购物节目。这好比是吃多了山珍海味,开始对山珍海味挑肥捡瘦了。这是不是也从另一个侧面反映了电视发展的迅猛之势呢?

仅仅三十年时间,我所看到的电视便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敢想象它还会如何变下去,我能肯定的只是,它一定还会以我想不到的方式继续变下去。

这七彩荧屏承载并见证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巨变,它自身的发展历程也成了一个小小的缩影。我庆幸,我亲历了这伟大的三十年。

编辑: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