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金潮
小时候,母亲告诉我,在我还没有出生的时候(1949年前夕),我的舅舅就去了台湾。在那样的年代,家里有人在台湾可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所以母亲不止一次地告诫尚且懵懂的我:“记住,千万不要对别人讲你舅舅的事!”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杳无音信的舅舅不但没有渐渐在母亲的记忆中变得模糊,母亲对他的思念反而与日俱增。每当想起远在台湾的舅舅,母亲的泪水就会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止都止不住。人世间的痛苦大概莫过于亲人间的生死离别了吧。
改革春风吹散思念之苦
1978年,祖国大地上吹起了改革开放的春风,中国的春天又一次到来了,两岸交流的寒冰在温暖的春风里渐渐开始融化。
1989年的初春的一天,一位居委会干部在街上高声询问:“哪个屋里有亲戚在台湾的?”母亲当是舅舅寻来了,立刻冲到门外:“我的阿弟!我阿弟在台湾的!”结果来寻亲的并不是舅舅,母亲非常失望,一边对街坊邻居们诉说着舅舅的事,一边又流下了思念的泪水。
一天,打开窗户,飘来一片枫叶,母亲见了说:“好兆头啊,一定是你舅舅要回来了!”
果然,1989年5月,在台湾生活了几十年的舅舅真的寻上门来了。从此,母亲终于不用再忍受隔海相望的思念之苦了,看着眼前那个已满脸皱纹的弟弟,泪水又一次从母亲脸上滑落。不过这一次,泪水不再是凄楚的,而是激动和幸福的。听说弟弟在台湾过得很好,还是台湾的荣誉国民,母亲别提有多高兴、多自豪了。2005年2月8日,杭州日报的《倾听·人生》版面还特意登过我们家“寻亲”的文章。其中,责编莫小米写的“读稿人语”有一句:“从今以后,咱们只有死别,不再生离。”令人感慨万千。
我家的“两岸统一”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大陆和台湾各个领域的交流越来越频繁,大家对实现“两岸统一”的愿望也越来越强烈。
其实,我们家的“错误!链接无效。统一”早在19年前——舅舅第一次来大陆探亲的时候就实现了。那时候舅舅就跟我们讲:“虽然现在台湾当局并不想搞统一,不过我们家可以先开始搞‘统一’啊!”大家纷纷表示赞同,于是在之后的19年里,我们隔着海峡开始了频繁的信件往来,相互诉说对彼此的思念和亲情。这些年里,舅舅多次来大陆探亲,他不仅自己来,还带着舅母一起来。舅舅可是个名副其实的统一派,他曾说:“李登辉和阿扁想要搞台独,我就坚决不投他们的票,而且让我家里的人也不要投李登辉和阿扁的票。”
“年复一年,两地思念,多少生离终成永别。”母亲几年前去世了,不过舅舅并没有因此而疏远对大陆的感情,因为我们家早就“统一”了,我们是不可分割的一家人,就像台湾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叶落归根
已经83岁高龄的舅舅,前年很想再来杭州探亲,可是因为身体的原因,出行非常不便,终于还是没有成行。但是他对两岸统一的信念和叶落归根的思想一直都是坚定不移的。他们夫妻俩百年后的归宿,已定好将安置于杭州的半山公墓。
千里江堤潮起潮落,万年沧海月圆月缺。我现在还常常想起母亲曾经讲过的那个叶落归根的故事。故事说,有个穷亲戚向大画家齐白石要救济,可是按当时大师的经济状况已经没有东西可救济了,于是齐白石就拿笔画了一张画。只见大师用蘸满浓墨的笔,在宣纸上用力画了一竖,接着在一竖的下方点了几点,然后叫亲戚去街上卖。亲戚拿着画看不出所以然,但还是拿着有齐白石落款和印章的画进入街市。一个途经此地的华侨看到了,立刻用高价把画买下。亲戚不解,问买画的人,画里画的是什么。买者指着画中浑厚的一竖以及下方的墨点说:“这幅画的含意是‘叶落归根’。”大画家齐白石,浓墨重彩的一笔让飘泊在外的炎黄子孙想到了叶落归根,也让舅舅决心百年后不再漂泊,一定要回到家乡。
前些日子,我们又接到了舅舅的来信,信中说,近期他将与舅妈一起来大陆探亲,让我们喜出望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