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浙江省委员会
进入大字体模式
退出大字体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历史资料
问责官员复出需要给公众一个交代

辽宁省铁岭市西丰县原县委书记张志国近日履新,职务是沈(阳)铁(岭)城际轨道(轻轨)交通工程办公室副总指挥。今年年初,张曾派人到北京试图拘传披露西丰县丑闻的记者,因此被网民称之为“史上最牛县委书记”,“西丰警察进京抓记者事件”也闻名全国。后铁岭市委责令张志国引咎辞职,并作出深刻检查。(2008年11月23日中国网)    

    拒绝舆论监督,并且敢于千里抓捕披露丑闻的记者,这样的官员不仅在法律上极度无知,并且个性专横,听不得半点反对意见,想必为官时大搞“一言堂”也非稀罕事。舆论的压力令铁岭市委不得不痛下决心。随着张志国的去职,欢呼网络新兴监督力量的成长,赞赏政府决心整饬吏治,顺应民心的举措,似乎给人一种十分美好的前景。    

    但是,在公权力的行使尚未完全敞晒在公众的眼前之时,官员的任免恐怕依然是半遮半掩,即使上台的官员口碑并不好,群众也只得无奈接受。张志国重返权力的舞台,新职为沈(阳)铁(岭)城际轨道(轻轨)交通工程办公室副总指挥,应该是手握经济大权。咸鱼翻身,不过是在短短十月之后。张志国的个人能量不可小看,只不过是哄得公众空欢喜一场。公众的意见如何,反应如何,谁都不曾问过!    

    其实,在张志国掉乌纱帽之初,就有人开始计算张志国重新任职的日期。舆论的担心并无道理。风口浪尖之上,即使上级愿意袒护,也不敢忤逆民意,于是来个缓兵之计,暂且去掉犯事者官职,待日后民愤平息,舆论注意力转移,再悄悄安置职务。张志国的仕途路径,让人不得不起疑当地的问责不过是做做样子,暗中保护才是真实意图。可惜在一方严厉问责,一方诚恳忏悔的双簧表演之中,公众对待所谓的问责风暴已渐失耐心,“官官相护”成为他们的判断。    

    当然,问责干部并非是打倒在地,让其永不得翻身。惩前毖后,治病救人,才是真正目的。对于那些因个人过失致使民怨沸腾,并且社会国家损失不小的官员,是不能享受这一待遇的。张志国的错误虽不至如此,作为西丰县党委一把手,却罔视法律,骄矜专横,实在给党的形象抹黑,实在不适为官。去职才不过十月,如今又掌握重大工程指挥实权,如何给公众一个交代,任职过程是否做到公正、公开、透明,这是最大的疑问!    

中央的一大新政,就是对于庸官、懒官、贪官、昏官进行严厉问责,让他们再也无法像以前不管政绩如何、群众口碑如何、品行如何,都可以稳保官位。为官者风险增大,自然一心为民,不敢懈怠,从而民众受益。一些地方政府无视中央良苦用心,表面上尊重民意,实际上阳奉阴违,让问责沦为躲避风头的政治算计,这种趋势不能不让人担心!(严万达)

 

 

 

来源:红网

 

编辑: 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