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苗苗,民进宁波市委会调研信息处副处长,民进中央特邀信息员。曾获民进中央全国参政议政先进个人等荣誉,连续7年被评为宁波市政务信息工作先进个人。
我与信息工作颇有渊源。虽说到民进市委会调研信息处才短短一年多时间,但其实我从2013年就在宁波市某区政府办公室负责信息编报工作,掐指一算,专职从事信息工作已有八年之久,算是在信息战壕经历过“八年抗战”的老兵。
在我看来,无论是政务信息,还是社情民意信息,总归离不开“信息”二字,自然也有诸多相似相通之处。省委会约我谈一下信息工作,那我就结合自己的经历,简单跟大家分享几个小故事吧!
故事一:用信息帮企业解困
2017年底,为强化洋垃圾入境管控,海关总署发布了一项公告,规定从2018年起,进口固体类废物到港后必须在码头完成查验报关。对此,不少以再生金属为生产原料的加工企业叫苦连天,因为进口废金属也属于固体洋垃圾,公告的发布,意味着企业没办法像以前一样,在自有监管仓库完成查验通关。其中,我所在区便有这样一家大型再生金属加工企业,公告实施后,企业的通关效率降低,且运营成本上涨。
了解情况后,2018年初,我们在经信局的牵线下,与企业进出口业务负责人取得联系,在多次沟通修改后,向市政府办公厅报送了《企业反映海关总署48号公告产生巨大冲击需引起重视》信息,得到分管市领导的批示,要求宁波海关积极向海关总署对接,帮助企业解决实际困难。同时,我还将这篇信息报送给了民进市委会,最终被民进中央采用。
后来,有色金属协会再生金属分会也关注到这个问题,面向全国再生金属企业征集48号公告执行中遇到的问题。在多方努力下,生态环境部、海关总署、商务部、工业和信息化部联合发布《关于规范再生黄铜原料、再生铜原料和再生铸造铝合金原料进口管理有关事项的公告》(2020年第43号),对进口再生金属不再按固体废物进行管理。虽不能说我们对问题的解决起到了关键性作用,但我们能够通过信息为企业发声,最终助推问题解决,还是非常有成就感的。
故事二:用信息把坏事变好事
浙江卫视有个《今日聚焦》栏目,想必大家都知道。2017年4月,“五水共治”工作正在咱们浙江如火如荼地开展时,我所在区的某条河流治污问题被栏目组曝光,产生了不良的社会影响。
曝光以后,区里对问题进行全面整改。当年5月,在整改完成后,我们立即组织报送了《由点及面 一竿到底 XX区全方位整改<今日聚焦曝光问题>》这一信息,对曝光问题进行正面回应的同时,也表达了全区对该事件反思和剿灭劣Ⅴ类水的决心。信息得到了省分管领导的批示,认为我们的治水工作做到了举一反三、一竿到底,值得肯定。就这样,这篇信息为我们区的治水工作扳回了一局,不仅可以把失去的分数挣回来,还把坏事变成了好事。我至今印象深刻,分管副区长亲自到我们办公室向我们表示感谢。在区政府常务会议上,区领导还专门就这件事情表扬了我们的信息工作对“五水共治”工作作出的贡献。我想,这应该是我们作为信息人的“高光时刻”吧。
故事三:用信息促成民生实事
2020年4月,宁波市智慧停车系统“甬城泊车”正式上线。随后,家住老小区的同事“吐槽”,在老小区周边,“甬城泊车”道路停车位划定以后,并没有起到缓解停车难的作用,道路边划定的车位常常是“门可罗雀”,反而使老小区内的停车更加拥挤不堪。
问题出在哪里?于是,我们开展了调研,还专门跑到老小区门口的路边停车位蹲守。我们发现,问题的症结在于道路停车位的停车收费标准及优惠时段设定不合理,无法满足居民停车需求,把原本停在小区外面的车辆“赶”进了原本就已拥挤不堪的小区。比如最初“甬城泊车”设定了19:30至次日7:30的夜间优惠时段,但这与大多数企事业单位的上下班时间无法吻合。如果一居民下午5点半左右把车子停到小区外面的路边车位,第二天早上8:00左右开走,就需要支付20元左右的停车费,而把车子停到老小区过夜只需要付4块钱就够了。
为此,我们向市政协报送了《建议适当调整老小区周边道路泊车位收费标准 破解老小区乱停车难题》,建议延长夜间优惠时段,并在周末和节假日设定封顶收费。这篇信息经市政协报送到市委,被时任市委主要领导批示。后来,越来越多的市民反映这个问题,当地主流媒体也开始关注,市政协还就此问题专门组织政协委员到综合行政执法局进行面对面协商。
在大家的共同推动下,“甬城泊车”停车收费标准经过两次调整,从2021年1月22日开始,夜间收费时段调整到17:30至次日8:00,比刚上线时延长了两个半小时,妥善解决了问题。我想,关注社情,通达民意,最终帮老百姓解决烦心事操心事,这应该就是我们工作的最大价值所在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