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浙江省委员会
进入大字体模式
退出大字体模式
当前位置:
首页 历年专题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
唐逸:传承荻浦千年孝义文化

 

质朴、儒雅、清逸,人如其名,这是我们走进荻浦村兰桂堂,唐逸老师迎面走来留给我们的第一印象。

唐逸,原名唐忠君,谱名申屠忠君,浙江桐庐江南镇荻浦村人。从小习画,1991年就读于中国美院,2004年-2007年进入中国美术学院花鸟专业研究生课程班。现为黄公望艺术研究院副院长、东方艺术研究院客座教授、浙江花鸟画家协会会员,中国《国画经典》副主编、华东区执行主编,建国60周年文化部人才艺术中心中国花鸟画十大名家、中国当代花鸟画22杰之一、文化部中国国家画院詹庚西工作室画家。”这是媒体对唐逸老师的介绍,然而大家不知道的是,唐逸老师还是江南镇最早返乡创业的艺术家,而他在艺术上所取得的成就,和他所立志传承的千年孝义文化紧密相连。

 

把根留住,修复三百年孝子故居

唐逸九世祖申屠开基是康熙时人,以“吮毒疗亲”、数十年如一日孝养父亲等事迹在州府享有盛誉,乾隆三十年,由时任浙江巡抚呈报朝廷获皇帝圣旨表彰并建孝子牌坊。从小,唐逸就听长辈们经常说起祖先孝子申屠开基的故事,耳濡目染,使他打下了人格和品德的坚实根基。年轻时在外地多年求学、奔波,重又回到故乡以后,他看到荻浦古村里的孝子故居“兰桂堂”日益破败、凋敝,当年分给贫下中农的房子并没有得到很好地打理和照顾,更令他揪心的是,其中一半古建都已开始倾颓、倒坍。

2001年,当时并不富有的唐逸下定决心返乡。经过几年时间,他陆续从五六户邻居手中买下了老房子,其中部分房屋的价格甚至超过了城里房产的价格。为了完成自己同时也是年过七旬的老父亲的愿望,唐逸多方筹措资金,随后开始了为期六年的孝子故居修缮过程。由于房屋已有近三百年历史,部分木构甚至是明代遗存,修复起来对工匠要求很高。不顾众人的好心劝阻,唐逸要求不惜工时,按照明清建筑材料和样式精心修缮。至2008年举行荻浦申屠氏家谱圆谱典礼时,孝子牌坊、孝子故居同时得到修复,以完整的面貌呈现在村民们眼前,获得了大家一致的认可和古建专家高度评价。

孝子故居的修复,将三百年前感天动地的孝子故事和今天人们幸福美好的生活紧密联系在一起,既保存了荻浦古村悠久深厚的孝义文化,又留住了家族文化特别是“百善孝为先”这一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根。修复孝子故居,前后花费不下百万元,唐逸先生并没有把孝子故居封闭起来,而是主动开放给村民和游客,让大家从中汲取孝义文化的力量,为和睦家庭、建设和谐社会发挥作用。

 

修身齐家,弘扬新二十四孝文化

2011年起,因家中父亲年迈多病,唐逸放下在义乌、杭州、北京等地蒸蒸日上的工作,回到家里照顾父亲。在勤奋学习和进行艺术创作、发展文化创意事业之余,人们经常看到他推着轮椅带着父亲在村中散步谈心的身影。唐逸先生还有一个妹妹,年幼时因患病,医生下药过度而头脑不清,看到妹妹在邻村的夫家饱受欺凌,他将妹妹接回家中悉心照顾。三百年孝子故居里,当代“新孝子”的事迹感动了许多乡亲,特别是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和对传统文化的冲击,家庭内部特别是子女和年迈的老人的关系也不再如从前,在这样的情形下,村里的老人更是对唐逸竖起了大拇指啧啧称赞。

村里的年轻人看到唐逸回到家中孝敬父亲、抚养妹妹的行为,也纷纷受到感染,以他为榜样。受到古今两代孝子事迹的影响,荻浦村两委会还联系村里在外经商的人们成立商会孝义基金,每年重阳节开宴席近百桌孝敬六十岁以上的老人,老年协会、老年食堂、老年活动中心的建设都成为了整个杭州乃至浙江省和全国学习的典范。

随着孝子故居的修复和对外开放,慕名来故居和古村探访的人们日益增多,唐逸和村里同族的乡贤们整理了孝子故事,陆续发表在桐庐、杭州的报刊上。唐逸先生还独立撰写了“新二十四孝”条目,结合现代社会生活的实际,对传统的“二十四孝”进行创造性的转化,让当代民众更快接受和传播,取得了热烈的反响,全国政协副主席韩启德、浙江省委书记夏宝龙视察荻浦古村到访孝子故居时都表示高度赞赏。近五年以来,孝子故居和“新二十四孝”参观人数已累计超过100万人次;2015年春节期间,中央电视台《记住乡愁》以“百善孝为先”为题,对荻浦古村的孝义文化传承和唐逸弘扬“新二十四孝”文化进行了专题报道。

 

热心公益,德艺并进倾注书院复兴

《论语》有言:“依于仁,志于道,据于德,游于艺。”如果说修身齐家和艺术创作都还是以个人和家庭为主体的行为,那么,唐逸更将这些受到祖先孝义文化滋养,并浸润着儒家仁爱精神的行为推扩到更为广大的社会上。他经常说:君子,应当德艺并进。确实,“德”和“艺”在孔子那里,就是“仁”和“道”的两大最基本的经世济民、利益众生的途径。

唐逸先生热心公益,十余年来但凡有乡亲、朋友甚至是素不相识或仅有一面之缘的人碰到困难,他都尽自己所能给予帮助。孝子故居修复完成对外开放后,他自费或和朋友一起印刷《弟子规》、《圣贤语录》等传统文化书籍,在孝子故居厅堂免费发放,迄今以累计发放三十余万本,投入经费数十万元。唐逸先生还义务担任多所学校、企业和研究机构的文化顾问,近五年来累计开讲和办画展义卖近百场,为传播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奉献公益事业不辞辛劳。

鉴于荻浦古村入选中国传统村落和浙江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旅游示范村,而孝子故居作为重要参观点的江南古村落风景区每年游客持续递增,村民和游客对民族优秀传统文化艺术的需求也不断增长,为了更好地传播文化奉献公益,唐逸先生决定以孝子故居为基地创办书院。为了办好书院,唐逸先生联络各方师友,并在湘湖、景山坞、富春江和上海、湖州、仙居等地开设艺术工作室和文化游学基地。唐逸先生推动书院复兴的努力,得到了来自洛阳、金华、新加坡等地的游学团,以及多家学校、企业团体的一致好评。目前,孝子故居“兰桂堂”已成为中国传统艺术促进会创作基地、中国国际孔子文化促进会孝文化传承基地,浙江理工大学孝文化教育基地、桐庐县知识分子联合会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基地。

 

来源:民进桐庐县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