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1月14日晚上举行的“春天的故事——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暨温州民进开明艺术团成立演出”上,民进会员叶绍安和温州市政协原副主席、民进温州市委会原主委夏克栋同台演绎了一曲《牧民新歌》。他们用娴熟的吹奏技巧将曲子演绎得极富感染力,丝丝入扣, 牵动了在场的每一个人。亲切感人的旋律、活泼跳动的节奏为观众带来了浓郁清新的民族风情,展现出大草原的风光和牧场上一派生机勃勃的喜人景象,表现了新时期牧民的精神风貌。
叶绍安,国家一级演奏员,温州市越剧团作曲。中国戏剧家协会会员、中国音乐家协会竹笛学会理事、浙江省民族管弦乐学会常务理事、浙江省长笛学会副会长、温州市民族管弦乐学会副会长、温州市流行音乐协会常务理事。
“竹筒”里的袅袅之音,魔力比动画片还大
叶绍安在还不识谱的时候,就能背出好多曲子。他说这是受到父亲叶正海的熏陶。叶正海曾是温州少艺校的一名竹笛教师,年少时爱好吹笛,自学成才。
老人清晰地记得,在那个久远的年代,街上的高音喇叭里,每天早上都播着小曲。一位追梦的少年,静静地伫立。他每听完一曲,就打电话给电台询问曲名,还把身上仅有的钱,都拿去买了曲谱。
“当时师资少,家里条件也有限,我只能靠自己,一步步摸索。”
叶正海吹笛,吹过了春夏秋冬,也吹出了不小的名气。他在40多年的执教生涯里,桃李芬芳。
也正因为如此,儿子叶绍安有了“近水楼台先得月”的优势。他回忆童年,最多的片段就是看父亲从那一杆“竹筒”里变出的袅袅之音,那魔力比动画片还大。
1981年,叶绍安就读少艺校学笛,他的第一任老师就是父亲叶正海。
“父亲并没有刻意为我设定未来,他说有一个爱好就很好,但我知道,在他的心里,有一份格外的期许。”
或是察觉了这份没有言表的愿景,小时候的叶绍安总是很自觉地练习吹曲,每天晚上一两个小时从不间断。他说,笛声带来的是春暖花开,是布谷鸟和小花猫,是对武侠世界的一种遐想……
一次,叶绍安童言无忌,说要做温州的“笛王赵松庭”,叶正海在一旁乐开了花。
如今,这小小的吹笛手成了国家一级演奏员,温州笛子界的领军人物。叶正海笑说,这是子承父业、青出于蓝。
在寒风刺骨的雪地里,他一练就是四五个钟头
兴趣可以让你选择人生方向,但只有努力才能让兴趣回馈于你。
1991年,叶绍安考入浙江艺术学校,师承“江南笛王”赵松庭的关门弟子陈嘉斌。陈嘉斌对这位得意门生的印象是——天资聪慧,非常刻苦。
“那一年,他18岁,高高瘦瘦,站在寒风刺骨的雪地里,一练就是四五个钟头。”
陈嘉斌说,笛子演奏中注重的是气息的流畅和手指的灵活,在冬练三九中,会得到很大的提升。
四年学艺,叶绍安深得“浙派”真传——它揉“南派”的秀美、典雅和“北派”的粗犷、明亮于一体,刚柔相济。
毕业后,叶绍安被分配到温州市越剧团,成了一名专业的笛子演奏员。那时,送戏下乡路途遥远,大家带饭碗,打地铺,工资不高、条件艰苦。
现实的惨淡让叶绍安心生退意,他不知道要在何处安放自己的一颗“文艺心”。但学艺多年的他还是稳住了:既然选择了音乐,就要全力以赴,不忘初心!
从此,叶绍安不再彷徨,而是带着饱满的情绪和精湛的技艺演奏好每一首曲目。
近七八年来,他的笛艺飞速提高,连获大奖——市首届专业演奏员大赛特等奖,浙江省第四届民乐大赛专业组一等奖。
特别是在第四届省民乐比赛中,叶绍安凭借“浙派”名曲《三五七》——赵松庭独创的“循环换气法”代表曲目,在省专业团体的顶尖高手中脱颖而出。
陈嘉斌告诉记者,循环呼吸演奏法要求演奏者在保证音准、音色和声音穿透力的基础上,不歇气地连续演奏,以保持乐句流畅,是一项极难的技巧。叶绍安深谙精髓,他的气息运用、对声音的控制都近乎完美。
2007年,叶绍安在陈嘉斌的鼓励下,进入上海音乐学院学习作曲,他说“一度创作”的世界里,每天都是熬,每天都是苦中作乐……
每个音都要做到高质量,他是学生眼中的犀利严师
叶绍安在越剧团得到的不只有历练,还有爱情。他的妻子是扬琴老师,两人“琴瑟和鸣、高山流水”。儿子叶圣乔也遗传了家庭的音乐基因——爱好竹笛和钢琴,曾获松庭杯第二届全国竹笛邀请赛少儿组金奖、市第十四届少儿文艺之星。他和父亲一样,也是“拜父为师”。不过,他的这位师父可比爷爷要严厉多了。“爸爸上课从不开玩笑,哪怕你只有一个音符没吹好,也要重头吹过,所以我们都很怕他!”
现在,叶绍安在越剧团作曲,也在少艺校担任竹笛老师。从1997年至今,他教过的学生足有上千。他的教育理念是——严师出高徒!
20年间,叶绍安致力于将“浙派”笛艺发扬光大。他将自己的演奏技巧毫无保留地教给学生,并使他们很快地在全国出类拔萃,屡屡获奖。这些学生中,有艺术特招生——复旦大学周雪妍、浙江大学戴静伊,也有专业院校生——中央音乐学院赵韵梦、沈阳音乐学院周昕。叶绍安说,每回看他们比赛,自己都很紧张,手心捏出一把汗。 然而,在学生们眼里,他始终是位犀利严师。
“老师对训练基本功非常重视,我们每节课都要长时间、系统地练习长音,他的要求非常严格,甚至可以用苛刻来形容。”
在周雪妍记忆里,叶绍安的标准是——每个音都要做到高质量,在音准、音量、音色、气息位置、吹奏状态上即使出现一些小问题,如一个毛躁音或稍稍气息不稳,他都不会放过。
叶绍安这种注重细节、精益求精的教学方法,让学生们受益匪浅。
如今,这位声名鹊起的竹笛演奏家对过往总是轻描淡写,他说,曾经的不易和成功都已成烟云,他不会再多停留一秒,因为他看到的,永远是前方那片心向往之的艺术天空。
来源:温州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