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民主促进会是马叙伦、郑振铎等老一辈学者在1945年发起成立的。当时,他们放下手中的笔,以国家的和平、统一和民主为己任,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坚持抗日救亡斗争,积极反对内战和独裁,争取民族独立和民主,终于迎来全国解放和中国民主政治之实现。这些老一辈民进领导人都是民族的精英,是我心中的偶像。
正因为崇拜他们,所以上世纪八十年代初期我在台州地区文管会工作时,即经人介绍参加了刚成立的临海市民进支部。入会以后,我就想着努力做好自己的工作,为台州文化事业贡献一分力量。
当时,我具体负责台州文史工作,编写《台州史迹》、《台州风俗》、《台州历代文化名人》等书,并编辑《台州史学》报。同时,兼任地区文联《括苍》文艺双月刊编辑,负责编散文方面。1985年,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发文在全国开展民间文学三套集成(民间故事、民间歌谣、民间谚语)的搜集整理工作。我又具体负责台州地区的三套集成工作,指导各县搜集整理。历时5年,编成《台州地区民间文学集成》,由浙江文艺出版社出版。同时,还与人合编《桃源洞》、《夫人峰》两本书,弘扬台州民间文艺。我的工作得到了上级领导的好评,1988年,我获得了由国家文化部颁发的“艺术科学国家重点研究项目文艺集成志书编纂奖”。
到台州文管会后,我的工作环境虽好,但多年来,对天台山文化的热爱从未褪去,为故乡天台文史做些工作的的想法在我的心中也越来越强烈!1988年,天台县人民政府将我作为引进人才,从地区文管会引进到天台县志办公室工作,先后任《天台县志》副总纂、总纂。我认真查找史料,注重下乡实地调查。同时,深入钻研方志理论,时时在省级以上杂志发表理论文章,如《方志人物志写作探讨》、《论民间传说如何入志问题》、《评张联元<天台山全志>》、《县志文化篇的编写方法》等论文,在方志界引起一定反响。1995年,我与县志同仁同心协力编成新《天台县志》,此书获浙江省志书二等奖。在工作之余,还撰写了《天台山风物志》一书,此书亦获浙江省社科类地方志书奖。
我对天台宗历史的研究,始于1986年。其时台州文化局方山局长让我写一篇关于智者大师的文章,在寻找资料过程中,我发觉天台宗博大精深,体系庞大,既有哲学,也有宗教,既有理论,还有实践,是中国人成功改造印度佛学的典型范例,在东亚文化圈影响很大。鉴于当时天台宗研究还是一个亟待开拓的学术研究领域,我下定决心要为它寻龙择脉。在编纂《天台县志》的同时,我还应邀编写《高明寺志》和《国清寺志》,基本梳理了高明、国清二寺的天台宗传承法系、史迹、僧传等;并于1991年撰成《天台山风物志》一书,通过介绍天台山三教共融以及历代文人崇佛慕道之风气,从侧面反映天台宗之所以在天台山扎根和盛大之地域因缘。同时,我又将天台山佛、道文化放在中国文化发展史的大视野中进行观照,写成《天台山历代佛道盛况考析》(1994)一文,论述了天台山历代佛、道发展情况(包括寺观、经籍、传承),以及促成天台山佛、道两教发展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这篇文章也就成了我后来撰写天台山佛、道二教专史的写作纲要。随后,我在对天台宗教观史迹的认识过程中不断深化和系统化,逐步写成了《中国佛学天台宗发展史》一书,嗣经不断补充新的材料,吸取新的方法,拓展新领域,增加新内容,于1996年交付汉语大词典出版社出版。这是我第一本关于天台宗的学术专著,高振农教授认为:该书“在论述天台宗的发展史时,既按历史顺序,从大乘龙树学的传入及其发展写起,到近代的天台宗结束,进行了全面的论述;又突出重点,对智者大师的创宗、唐代天台宗对其他各宗的影响、宋代天台宗山家山外的论诤、现代天台宗在海外的弘传等,作了重点的阐明。这是继台湾慧岳法师《天台教学史》(1983)之后,大陆研究天台宗发展体系的一本较好的著作。”
为了进一步研究天台宗的教义,1997年底,我应普陀山佛教文化研究所的邀请,赴普陀山专心研究天台宗。同时,担任研究所办公室主任、研究员、天台宗硕士生导师,培养了一批佛学研究人才。
当时,我已60多岁,很多人对我整天埋头故纸的生活不理解,常对我说:“您大可安享晚年,何必辛劳如此!”我摇头苦笑,暗自感叹:真所谓“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我忧的是早在唐宋年间被日本高僧最澄誉为尽善尽美的天台宗,明清以来却遭冷落,未引起佛教界的足够重视;求的是如何进一步领会台宗一心三观的真义,并使之贴近社会,而得以重兴。这才是我的目的。
在普陀期间,我为探析佛学疑义,经常参访高僧大德,请教学术大家;为找寻资料,不惮长途跋涉、栉风沐雨。我对天台宗著名古刹以及历代天台大师重要的文物、史迹,一一进行实地考察和探讨。根据丰富、多样的实物与资料,作了仔细对比,通过严谨考证,我肯定了很多翔实的史迹,并提出自己的见地。例如,明清以来,传承天台宗的法系,源于国清寺和高明寺。高明寺法脉,过去一直认为藕益智旭的灵峰支是唯一的真传人。日本《望月佛教大辞典》和台湾慧岳法师著的《天台教学史》等权威性著作,都是这样记载的。我从香港觉光大师的法裔净旻法师处得到一份天台宗法券,这份法券是温州佛教学者李德生珍藏,后传给弟子宋智明。法券中记载的高明寺天台宗法脉,确实午亭正时一支,这一支与藕益智旭同时,是传灯大师的真传,并且至今仍活跃在台温一带。这一发现是天台宗佛教史上的大事,也是迄今中外佛教史籍中所未曾记载而十分重要的大事。2001年,我就此事在北京《佛学研究》发表了研究性文章,引起了佛教界的重视,也大大扩大了天台山国清寺和高明寺的影响。
同时,我还对天台宗主要典籍、理论以及法系源流等,作了深入细致的研究,重点研究了“天台三大部”,校释了《妙法莲华经文句》,对天台思想体悟更深;又与人合撰《中华天台宗通史》,增补《发展史》内容;还曾实地考察天台宗史迹,写成《天台宗史迹考察与典籍研究》一书;并探索中日天台宗高僧的修持方法,写成《天台宗修持与台密探索》一书。后来,我的一本介绍“天台宗的源流、教理、修持”等方面的《天台宗概说》(2004年),获台州市第四届台州文化曙光奖(社科作品)。家乡还给了我很多荣誉:2004年,被中共天台县委、县府评为“当代百名天台人”;2009年,被中共天台县委评为“60年60人”。
2009年7月,百万字的《天台集》专著3卷在全国各大书店发行,读者比较喜欢。此书概括了天台宗的方方面面,具体而微。这是我30多年心血的结晶,在天台召开首发式时,我激动得流下眼泪。
2011年,党中央十七届六中全会发出“关于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指示,天台山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有着深厚的历史文化基础,佛、道、儒三教的名声远播海外。为了贯彻党中央的指示,不断满足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提升我县城市品位和生活品质,切实增强文化软实力和影响力,打造我县成为“东方精神家园”和“宗教文化圣地”,我觉得有必要弘扬天台山历史文化,推动我县精神文明建设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最近,由我主编的《中国名山文化丛书·天台山系列》一套5种,即将在北京出版。这是《中国名山文化丛书》中的第一套丛书,也是天台山文化的集大成之作。出版后,将大大提高天台山文化在全国名山文化中的地位。
30多年来,我共发表了150多篇论文,出版了20多种著作。现在我已经70多岁,仍被聘在天台山文化交流中心工作。我以“民进老会员”引为自豪,决心以郑振铎等老前辈为榜样,为中国名山——天台山的文化事业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来源:民进台州市委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