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正式发布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社会各界人士积极响应,所有爱国民主人士空前团结,共同助力新政党新中国的建立。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中国民主促进会不忘合作初心,牢记历史使命,风雨如磐不动摇。“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五一口号”之后,中国取得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功,民进人风雨同舟,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与中国共产党一道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关键词:五一口号;民进;不忘合作初心
一、中共中央发布“五一口号”
1.时代背景
1948年春,人民解放军陆续发动攻势,在中原、陕北、华北、东北、华东、西北,彭德怀、林彪、陈毅、罗荣桓、聂荣臻、粟裕等大将与国民党军展开激烈斗争,突破层层封锁,取得了重大军事成果。刘邓大军千里挺进大别山,中共中央和人民解放军总部转至西柏坡,人民解放军进入了战略进攻的阶段。随着解放战争局势的发展,解放区面积日益扩大并相继连成一片,国民党的战事已是强弩之末,战略决战的条件已经成熟。
而国民党方面却是独断专行,使出了残酷的迫害手段:1945年,围攻西南联大和云南大学等校炸死炸伤近70人;1946年2月,在重庆较场口破坏政协决议、践踏人民民主权利、残害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60余人;6月,在南京下关,因上海人民和平请愿团之事,马叙伦、雷洁琼等多位民进先辈被打伤住院;7月在昆明发起万人签名请愿和平运动的先锋李公朴、闻一多惨遭杀害;1947年,农历七月至八月,在马家沟杀害革命干部和翻身农民400余人,在新河村残杀革命干部及翻身农民470余人……这一系列惨案,使得各民主党派与中国共产党团结合作,有了更深厚的政治基础。为了建设自由民主、和平、统一的新社会,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共同致力推翻国民党独裁政权建立新中国。
2.起草过程
每年4月30日,按惯例,为了纪念即将到来的“五一”国际劳动节,中共中央都会通过新华社对外作出专门决定。1948年的这一天,时任新华社社长的廖承志,向中共中央发送了电报,请示是否要做重要事情的发布。毛泽东和周恩来等中共中央领导人高度重视这封电报,全国解放的黎明即将破晓,共产党人应该团结全国人民,一致对敌。于是,“五一口号”初稿应运而生。
由胡乔木起草的“五一口号”初稿,共二十四条,其中第五条原本为“工人阶级是中国人民革命的领导者,解放区的工人阶级是新中国的主人翁,更加积极地行动起来,更早地实现中国革命的最后胜利”,毛泽东一看到这一条时不禁思绪万千: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初心是要实现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要让人民当家作主,而不是像国民党统治下的一党一派的专制独裁统治。一直以来中国共产党都是坚持统一战线的。
“坚持抗战,坚持统一战线,坚持持久战,最后胜利必然是中国的。”(1938年 《解放周刊》)
“十八年的经验,已使我们懂得: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是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三个法宝,三个主要的法宝。”(1939年 《〈共产党人〉发刊词》)
“以和平、民主、团结、统一为基础……长期合作,坚决避免内战,建设独立、自由和富强的新中国。”(1945年 《国共双方代表会谈纪要》)
“联合工农兵学商各被压迫阶级、各人民团体、各民主党派、各少数民族、各地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组成民族统一战线,打倒蒋介石独裁政府,成立民主联合政府。”(1947年 《中国人民解放军宣言》)
而今,革命的胜利计日程功,我们的“五一口号”要呼吁各民主党派的团结互助,也使中共党内的同志更清楚地了解、领会统一战线的重要。不忘合作初心,继续携手前进才是新中国诞生的必取之道,必须让各界民主人士都能够完全清楚!
也许是想到这些,或许想得更多更多,“五一口号”的第五条经过毛泽东的修改,成为了“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1]随后他删除了第二十三条“中国人民的领袖毛主席万岁”的个人崇拜,改第二十四条“中国劳动人民和被压迫人民的组织者,中国人民解放战争的领导者——中国共产党万岁”为“中华民族解放万岁”。修改后的“五一口号”一共二十三条,在先后征询了城南庄与西柏坡的党中央其他领导同志的意见后正式成文。
3.口号发布
4月30日,在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晋冀察军区所在地,召开了中共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讨论研究并最后通过了《中共中央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并通过新华社正式对外发布,新华广播电台也进行了广播。5月1日,《晋察冀日报》头版头条刊发了《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发布“五一”劳动节口号》。5月2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全篇刊发。历史将永远铭记!
而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4月30日“五一口号”发布当天,身穿长衫马褂的总统蒋介石和着军装的副总统李宗仁,在对国民党的控制力愈渐下降之时,滑稽地进行了一场表演——“宣誓”就职。
二、民进积极响应“五一口号”
1.全国收听
1948年4月30日,中国民主促进会领导人马叙伦,在香港收听并记录着纪念“五一”劳动节口号;与此同时,身处上海的民进创始人雷洁琼等人也全神贯注地收听着广播里传来的在这一历史性的口号。
“五一口号”是明确的理论指导与政治实践,是中国人民发自内心的愿望,是民主党派的政治希望,是所有爱国民主人士的政治主张,是让人兴奋之至的中国解放道路的指南。
2.积极响应
五一劳动节之时,在香港的各民主党派人士开展了激烈的集会讨论,一致认为召开新政治协商会议、建立民主联合政府是中国“政治上的必须的途径”,“民主人士自应起来响应”。
5月5日,中国民主促进会马叙伦、王绍鏊同民革、民盟、致公党、农工党、救国会、国民党民主促进会、民联领导人和无党派民主人士郭沫若,联名致电中国共产党毛泽东先生,并转解放区全体同胞鉴:南京独裁者窃权卖国,史无先例。近复与美帝国主义互相勾结,欲以伪装民主,欺蒙世界,人民虽未可欺,名器不容假借,当此解放军队所至,浆食集于道途;国土重光,大计亟宜早定。同人等盱衡中外,正欲主张,乃读贵党五一劳动节口号第五项:“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及社会贤达,迅速召开政治协商会议,讨论并实现召集人民代表大会,成立民主联合政府”。适合人民时势之要求,尤符同人等之本旨,曷胜钦企,除通电国内外各界暨海外同胞共同策进完成大业外,特此奉达,即希赐教。[2]同时,向国内外各报馆、各团体、全国同胞们发起呼吁。
随后,马叙伦先生发表了近5000余字的《读了中共<‘五一’口号>以后》一文,“五一口号”这一“历史上重要的文献,转捩时局的曙钟”能够真实、广泛、持久代表和实现广大人民根本利益、全国各族各界根本利益,把各个政党和无党派人士紧密团结起来、为着共同目标而奋斗。
5月24日,民进在香港发表《中国民主促进会响应中共“五一”号召的宣言》,指出“五一口号”把实现中国新民主主义国家的具体任务,完美无缺地呈现在中国人民面前,是近百年来中国革命史的结晶,是今后中国政治运动航向的指标,中国的民主人士及民主党派就是要团结在“口号”的周围,形成坚固的爱国民主统一战线,为反帝国主义,反封建主义,反官僚资本主义而奋斗,以奠定我们子子孙孙万世太平的始基。要不然,就要自暴自弃,甘为历史的车轮所辗碎。光明与黑暗,生存与死灭,中间没有任何第三条路径可循进的。[3]
三、投身政治协商和多党合作制度
1.首次政治协商会议
1948年4月30日,中共中央在河北省阜平县城南庄召开书记处扩大会议,会议认为“召开没有反动派参加的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商筹新中国建国大计的问题应提到党的议事日程上来。”[4]
5月1日,毛泽东致函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主席李济深和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常务委员沈钧儒,以协商的口气提出召开政治协商会议。[5]中国民主促进会积极响应“五一口号”,并希望早日召开新政协。
8月1日,毛泽东复电各民主党派负责人,对他们同意召开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并积极促成其实现,表示“曷胜感荷”[6]。周恩来负责新政协筹备事宜,8月2日致电香港地区分局,组织接送在港民主人士。[7]9月26日,中共中央将中央城市工作部改名为中央统一战线工作部。历时几个月,马叙伦、许广平等人,在中共的帮助下,终在年末,受邀从香港辗转到达东北解放区。
1949年元旦毛泽东发表题为《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指出“这里是要一致,要合作,而不是建立什么‘ 反动派 ’,也不是走什么‘ 中间路线 ’。”[8]1月 22日,马叙伦、王绍鏊、周建人、许广平等民进先辈们与其他民主党派、人民团体的代表人物共55人联名发表了《对时局的意见》,最坚决地响应和支持毛泽东代表中国共产党提出的八项条件。明确宣告:“在人民解放战争进行中,愿在中共领导下,献其绵薄,贯彻始终,以冀中国人民民主革命之迅速成功,独立、自由、和平、幸福的新中国之早日实现。”[9]
1949年6月11日,中国共产党与到达北京的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和无党派民主人士及各界人士共同举行政协筹备会预备会议。
经过几个月的精心筹备,9月21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在京胜利召开。丹心幸无愧,青史重壮怀。马叙伦在政协第一届全体会议上表示“用最大的努力,从事于经济建设与文化建设,共同建立光辉灿烂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民主促进会在政协会议上参与制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并参与组建中央人民政府的工作。
2.支持多党合作事业
“五一口号”标志着中国共产党正式开创了多党合作事业,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从中国土壤中生长出来,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和各民主党派、无党派人士的伟大政治创造,马叙伦、周建人、雷洁琼等民进先辈们自觉走上了这一正确道路。
1948年5月,马叙伦先生在香港的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群众》周刊上发表了《读了中共“五一口号”以后》,他指出: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革命理所当然的领导者。
1949年1月22日的《为争取永久和平宣言》,民进深刻总结了自己对中国革命认识,检讨过去“温和地呼吁民主和平”的做法无疑是“向虎狼口里要求还给我们的生命”,承认“事实自然给了我们一个否定的答复”,表示今后一定要走彻底革命的道路。《宣言》热情歌颂了中国共产党的英明和正确:“我们中国民主促进会的总部也暂时移到解放区了。我们只见中国共产党在替人民苦干,只见他们被人们拥护。解放区满眼是新气象,使我们充满了新中国的新希望。”《宣言》最后诚恳表示:“我们希望中国共产党坚强地领导全国人民造成一个新的、美的、快乐的、和平的、统一的、民主的中国;我们决定一致的合作完成这次革命的任务。”[10]
自1945年创会以来,在中国共产党的指引和帮助下,中国民主促进会为爱国民主运动作出了重要贡献,谱写了革命的光荣历史。新中国成立后,民进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努力促进社会主义各项事业发展,制定了“以宪法为准则,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政治路线。
1958年6月5日,坚持与中国共产党并肩奋斗的民进领导人马叙伦,勉力书就了毕生奋斗的深切体会:“我们只有跟着共产党走,才是在正道上行,才有良好的结果,否则根本上就错了”。
四、不忘合作初心牢记历史使命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1945年12月30日,一批抗战时期留居上海的爱国民主运动先驱人士,为着共同的奋斗目标和现实斗争的需要,成立了中国民主促进会。“道路决定命运”,从1948年响应“五一口号”,到1949年参加新政协会议参与制订《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体现的是民进先辈们的政治抉择和高尚风貌,跟随共产党的脚步踏上了共同建设社会主义的康庄大道;到1956年8月的第二次民进全国代表大会和1958年12月的第三次大会,从中国的实际情况出发,结合民进组织会员构成的优势,积极参加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致力于文化教育事业;1979年10月召开的民进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和1983年11月的第五次大会,迈开步子,大胆探索,确定工作重点转为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大力发展经济工作。
牢记历史,坚守使命。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多党合作的初心,风雨如磐不动摇。无论风云如何变幻,作为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的参政党,爱国统一战线的组成部分,中国民主促进会不忘合作初心,与中国共产党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征程中,全体民进人,定将不忘初心,在正道上行。通过组织集体学习、外出参加培训,营造氛围,全面系统地理解和把握统一战线和多党合作工作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四个服从”,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牢牢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结合工作,充分发挥智力密集、联系广泛作用,从贴近群众生活、关注群众利益的细处入手履行职责,深入调查研究,利用各种渠道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树立正确的大局观,紧扣中心作贡献,聚力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建言献策,充分发挥参政议政、民主监督作用,推动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和重要决策部署贯彻落实。
“大厦之成,非一木之材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也。”新时代的大幕已经拉开,新征程的号角已经吹响。全体民进人定将不忘合作初心,牢记历史使命,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在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下,与全国各族人民风雨同舟,坚定不移地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与中国共产党一道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
参考文献:
[1]中央档案馆、西柏波纪念馆编.《西柏坡档案》第一卷,中国档案出版,2012:226-227.
[2]各民主党派民主人士通电全国与中共筹开新政协会议[N].香港《华裔报》,1948-05-06(1).
[3]响应中共“五一号召”不仅座谈更应行动 中国民主促进会发表宣言[N].香港《华裔报》,1948-05-24(1).
[4]中央书记处扩大会议(城南庄会议)(1948年4月30日 - 5月7日).
[5]史宝强.“五一口号”史稿[M].河北人民出版社,2015:92.
[6]为新政协召开问题:毛泽东氏电复香港民主人士[N].香港《华裔报》,1948-08-05(1).
[7]钱之光.《接送民主人士进解放区参加新政协的回忆》[N].《人民日报》,1983-08-14.
[8]毛泽东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1375.
[9][10]民进简史第六章第四节.
作者:民进金华市委会 陈红